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模板分享 > 作品 >
国际观察:巴西贝伦气候大会上的中国声音
发布时间:2025-11-23 11:54编辑:365bet网址浏览(94)
-
新华社,巴西贝伦,11月21日。标题:中国在巴西贝伦气候大会上的声音。新华社记者 周永水 赵岩 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(以下简称《公约》)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(COP30)即将结束。美国缺席,欧洲和加拿大担忧,单边主义抬头、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,对全球气候治理合作构成挑战……会议能否达成协议还有待观察。然而,相反,南半球国家尽管面临巨大的资金和技术挑战,仍坚持在能源转型道路上稳步前进。会议上的中国声音得到了众多与会嘉宾的认可和支持。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今年是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十周年《巴黎协定》签署,也是中国提出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的第五个年头。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,中国长期以来倡导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,坚定推进“两碳”目标。走在国家会议馆区,“中国角”每天都挤满了客人。这里是会议的“强磁场”,也是与会者热门的“签到地点”。从回收电路板和消费后锂电池铝材制成的桌椅,到稻壳制成的可生物降解水杯和纸质咖啡桌,环保低碳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。联合国气候行动秘书长特别助理塞尔文·哈特在一系列边会“中国角”开幕式上回忆起他2010年首次访华的经历。他说,过去15年来,中国不仅加快了清洁能源发展,也向世界展示了清洁能源如何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。他相信,中国在绿色转型道路上的领导力将发挥重要作用。近年来,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,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建成了全球最大、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。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“新三化”经济占GDP比重超过18%,绿色低碳发展新成果不断取得成效。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气候危机的明确路径。尽管国际形势动荡,但绿色转型的趋势不可逆转。绿色低碳发展是一条可以兼顾的发展道路兼顾环境保护、经济增长、民生保障等多重目标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·安德森肯定了中国在能源转型和碳排放管理方面所做的努力。尽管各国资源能源禀赋不同,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和挑战也不同,但我们必须坚定转型信心,行动不息,力度不减弱,共同迈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未来。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,推动全球绿色转型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会上表示,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,国际社会必须共同应对。全球苏国家当前,我国面临经济发展、消除贫困、环境保护、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。面对国家退群等干扰因素给全球气候治理带来的障碍,中国必须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,深化团结合作。在此背景下,加强南南合作是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、全面落实《公约》及其《巴黎协定》的基础。中国气候变化问题特使刘振民指出,气候变化引发的异常天气和天气事件日趋严重,地缘政治冲突加剧,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蔓延,美国再次退出《巴黎协定》。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巨大不确定性。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,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全球能源和工业化。 2016年以来,中国已提供和动员项目融资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,坚定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。中国已将全球风能和太阳能成本分别降低了60%和80%以上,并创造了全球46%的可再生能源就业机会。到2024年,中国风能、太阳能发电和电子产品出口将为其他国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亿吨以上。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总干事弗朗西斯科·拉卡梅拉表示,全球能源转型正在从协议转向行动。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系统,持续加大能源基础设施投资,提高能源系统数字化、智能化水平,为世界提供了转型参考范例。深化全球绿色发展合作 挑战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,需要世界各国携起手来,共同应对。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,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气候挑战,共享绿色发展成果。截至2025年10月底,中国已与43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5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,实施300多个能力建设项目,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1万多个培训名额。公约秘书处秘书长西蒙·斯蒂尔表示,中国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。这种精神体现在中国的碳目标中,这一愿景的落实也体现在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。今天,气候行动不仅是环境问题,而且是关系到经济、社会和地方治理。只有真正的合作,才能创造国家间的共赢,为世界带来可持续的未来。中国代表团团长、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表示,中国作为全球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者和重要贡献者,始终坚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,建设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,与各方合作,有效履行共同但不同的责任,竭尽全力,携手共进,为建设清洁、美丽、可持续的社会注入智慧和力量。可持续的。世界。中国以开放的态度、创新的做法、真诚的合作,正在向世界展示,中国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践行者,也是全球发展的推动者。中国的声音正在被听到在世界舞台上。
下一篇:没有了